返回

媒体融合案例再+1,“广电+报业”跨媒体融合模式成“关键一招”

媒体融合 电视台 2020-04-02 23

 据《山西日报》3月31日消息:3月30日,山西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研究部署耕地保护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全省201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次评定及2020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草案)》、《山西省转型项目建设2020年行动方案》、《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改革方案》、《山西广播电视台改革方案》。


      随着媒体融合纵深推进,早在2018年,以“三大台”合并为代表的中央广播影视系统已经开启新一轮机构改革,而地方广播影视系统的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展开。


      除了山西以外,湖南、辽宁、天津、北京等也都启动了新一轮的广电改革,进行了“广电+报业”跨媒体整合。资源整合,网台合一,事企分开等,唱响了目前整个广电行业的改革的主旋律。


“把握、抓住、聚焦、凝聚”,掀开山西媒体改革的序幕


      据《山西日报》的消息,此次会议指出,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作为山西省的主流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报业和广电改革事关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全局。


      同时,该会议也提出了一下四个要点:


     要把握“抓改革”这个根本,报业改革要在“瘦身健体”上发力,广电改革要在“深度融合”上发力,通过深层次、整体性改革实现革命性重塑,以机构改革为牵引,彻底理顺管理体制,理顺组织架构,大力精简人员编制,规范人事管理,通过改革提高治理效能。


     要抓住“提水平”这个关键,攥紧拳头抓主业,剥离非主营业务,精简优化报刊频道,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要聚焦“增活力”这个目标,平稳有序推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通过改革真正改出活力,重大改革事项要年内完成。


     要凝聚改革合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从上述四个要求可以看到,山西将发力推动报业、广电系统改革,并明确提出“大力精简人员编制”“剥离非主营业务”“精简优化报刊频道”等改革措施。


     当然,山西发力推动报业、广电系统改革也并非无迹可寻。早在2018年10月,山西广播电视台在太原举办2019年商机大会上,它们就曾提到要加快推进台与集团一体化运行,不断深化新闻宣传、广告经营、媒体融合和人事分配等一系列改革,打造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新模式。


     1、在内容生产上,山西广电加快构建“大新闻”宣传格局,建立新闻节目“中心制”构架,用心用情用功讲好时代故事、山西故事。


     2、在媒体融合上,山西广电践行整体转型、深度融合,充分借助山西媒体智慧云平台优势,倾力打造山西广电融媒体“中央厨房”,建立内容生产传播新体系。启动全台技术改造,主打以时政新闻为主的新闻客户端和以民生文化为主的黄河客户端,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和两微移动端形成规模效应,全力构建“1台+2端+N号”的全媒体传播矩阵,让生产要素聚合起来的生产潜能得以最大限度释放和传播。


     3、在产业拓展上,山西广电积极探索产媒结合、产媒融合的发展新路径,依托节目品牌资源开发垂直产业链,让产业成为全台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全面布局青少年产业、地产、文化旅游、面食、演艺、创新创业等业务板块。深度挖掘各频道频率和节目栏目等优质资源的潜力,利用互联网思维对线上线下产业进行全方位的商业模式再造。


     而在2019年12月份,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Plus”客户端上线暨融媒体工作室授牌仪式在山西广播电视台视听融媒体中心举行。山西广播电视台视听融媒体中心由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融合组建,旨在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业务壁垒,锻造全媒体采编队伍,实现台网端微的内容生产一体化运营


     当下,媒体融合进入“动本体、改存量”的关键阶段,“关停潮”已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是内部人员的消化和人员分流。此前北京日报社、上海报业集团、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深圳三大国有文化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也有类似举动。


“广电+报业”合并,跨媒体融合成主流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天津合并报业广电组建海河传媒,还是珠海以报业、广电为基础组建传媒集团,或者是延庆区融媒体中心打造国内首家“广电+报业”模式的“中央厨房”,“广电+报业”这种跨媒体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媒体融合的主流。


     当然,不同于报和台长期形成相对独立的内部体系,各自运营的新媒体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报台的界限,将报和台的新媒体进行融合也成为转型中先行的做法,这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也提高了融合的效率,在“广电+报业”模式融合中多有实践。


     2018年11月,由天津日报社、今晚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整合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正式成立。新整合成立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涵盖天津日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今晚报社所属的频道频率、子报子刊、新媒体等所有资源,天津报业和广电合并整合成立新的体制机构也成为省级媒体(集团)经典案例。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在合并前,将原“两报一台”所属新媒体采编人员、平台、项目等资源整建制划入北方网,组建津云新媒体集团。打破传统的“块块制”业务架构,本着先易后难原则,对原来散落在不同媒体不同部门的采编资源进行逐步整合,实行按照业务条线垂直设置的“中心制”,统筹采编业务,目前已完成体育中心、文艺中心组建。


     再如2019年7月,《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等深圳各大主流媒体陆续刊发《深圳三大国有文化集团“改”出新格局 “创”出新活力》的文章。针对存在的“机构庞杂、人员臃肿”问题,深圳报业集团领导班子职数从17名减至11名,减幅达35%;集团本部由25个部门精简为15个,减少40%;中层干部职数由72人减少到43人,减少40.3%;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8家“僵尸企业”已完成注销,4家进入收尾阶段。下属企业妥善推进富余人员分流,共分流减员400多人。


      广电集团推进组建卫视中心、融合媒体中心、广播中心和专业频道运营中心等“四大中心”,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由13人核减至9人,减幅31%;职能部门核减编制43个,缩减8%;集团人员至目前为止比改革前缩减700多人;关停并转4家经营不善的下属公司。


      同时,在媒体融合初期,报业和广电各自的新媒体资源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十分严重,各类新媒体平台建设虽有一定成效,但影响力都比较有限。“广电+报业”这种跨媒体融合的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此类问题。


      传统媒体的弊端,就是行政化色彩浓,通过行政“做减法”,让优秀人才、富余人力向采编、经营一线倾斜,同时也打通干部队伍和员工之间的壁垒。在“广电+报业”融合的过程中,砍掉腐肉淘汰冗杂成为不可避免的做法。


     如大连媒体融合在落后“产能”上“做减法”,休刊地铁时报和新商报,《东北之窗》杂志、《海燕》文学期刊转企改制,依据收视收听和经营创收数据,按照末位淘汰原则逐步裁减一批广播电视节目,进一步推进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


      相对上述内容中的省级媒体对于“广电+报业”的改革,其实这种跨媒体融合模式在实践中以市县级媒体运用最为普遍。


市县级媒体资源相对匮乏和灵活,发展相对滞后更容易抱团取暖,从而打破各自为营的状态,在广电最基层的两级生态环境中,媒体融合进行得越彻底,广电与报业之间的媒体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而在官办媒体的环境,也更容易促使这两大传媒机构的合并。


      随着媒体融合朝着纵深方向推进,市级媒体资源整合进入加速跑阶段,近两年,张家口、鄂州、绍兴、珠海等地密集掀起了市级媒体改革。无论是张家口、鄂州市整合日报、广电组建融媒体中心(新闻中心),还是绍兴和珠海组建传媒集团,实现企业化运营,均是采用“广电+报业”整合资源模式。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大潮中,“广电+报业”模式也应用较为普遍,这其中以构建当地的“中央厨房”最为代表。


      2018年6月,延庆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延庆区融媒体中心成为国内首家“广电+报业”模式的“中央厨房”,将打造集报纸、电视、广播和新媒体于一身的全媒体发展平台。


     除了延庆,浙江萧山、内蒙古东胜、河北辛集、江苏邳州等多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也均是将报业和广电进行资源整合。


     走到“媒体融合发展”的第六年,作为“正在发生的历史”,媒体融合没有先例可循。从加强顶层设计到探索使用新兴科技、再到优化采编发流程和整合要素资源,多种业态多种模式多种特色的实践正在发生,各地媒体在融合创新中也形成了区域特色。未来,以“广电+报业”跨媒体融合模式必然也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向跨界整合迈进,最终,媒体融合的触角和程度更加广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