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广电有线网络技术体系结构正在快速变革 (2017-03-27 00:00:00)

继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发布年度发展报告之后,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专家委员会在调研的基础上,又编写了《中国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年度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6年新技术推动广电有线网络技术体系结构快速变革,具体表现在:云计算、大数据、IT架构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运营保障能力;光纤化、大带宽、可管理的智能宽带网建设提升了业务承载能力;终端智能标准化提升了业务集成应用能力;高清、高阶、高维度视频业务进一步推广;以“电视+”和“互联网+”为基本形态的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家庭建设明显加快。 


    2016年,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重要进展还有:(1)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和全国网络整合开始加速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互联互通平台先导项目总体技术方案》出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上线调试,以广电友好网联盟为代表的区域广电网络互联互通、业务资源共建共享取得新进展。《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的意见》发布,全国一张网的网络整合开始加速推进;(2)国网公司“宽带广电”战略启程。国网公司获得了基础电信业务牌照,出台了广播电视网络总体规划设计布局,发布了《中国广电“TV、宽带、无线”全业务融合建设运营规划》;(3)有线无线一体化融合网实验成效显著。上海启动NGB-W实验网二期建设,广东、重庆、贵州、甘肃4个融合网试点项目结题,第二轮融合网推广工作同步展开;(4)智能化、宽带化的标准体系、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2016年共颁布广电有线网络的相关技术标准7项,暂行技术标准和待审批的技术标准3项,总局出台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白皮书》。此外,C-HPAV2.0技术标准草案编制完毕,基于该标准草案的芯片完成研发;(5)文化信息安全管控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广电网络建设改造的规模、速度和质量落后预期,全国广电网络互联互通尚未实现。重要业务云平台建设规划和定位有待明晰,IT技术开发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终端标准亟待统一,规模效益显现乏力。新技术的应用给网络和信息安全带来新挑战。 


    该年度发展报告在分析了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后,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多项发展建议:一是抓住技术变革的新机遇,实现网络跨越式发展。加快全国互联互通平台和有线宽带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加强面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规划和应用,推进FTTH修好“路”,规划调度好IP数据流量的“车”,实现“业务管理、带宽供给、流量调度、QoS保障”的智能化,研发技术体系演进的相关技术;推动IPv6在广电国干、省干、城域网、接入网和用户家庭网的全面部署和应用;以FTTH为主,按区域收敛接入网技术标准,逐步统一接入网技术体制,分阶段实现接入网动态智能化目标;加强接入网工程质量管控,充分利用资源盘活现有存量资产。 




    二是顺应IT化技术变革浪潮,提升服务能力和运维管理水平。规范广电有线网络云平台建设,建立广电云平台自身的软件体系和交互规范标准;确定电视台节目制播云与有线视频服务云的不同定位,明确有线网络视频服务云和IT支撑云全国“一个中心,多个节点”分层布局的架构,鼓励各云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协同联动;高度重视基础数据和信息的价值,充分利用IT技术提升运维管理水平。 


    三是加快广电有线网络终端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推广。通过产业协同和技术开发,进一步推动TVOS、DCAS和ChinaDRM等技术标准的演进、完善;通过规模应用,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产业格局和技术标准的迭代发展;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探索、创新融合业务、终端形态、服务方式、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四是推动广电网络融合媒体、融合传播和融合服务的创新发展。推进内容生产的智能化、内容载体的IP化,推动媒体内容从简单相加到相融;推动有线无线全媒体新网络的建设,实现有线、无线、卫星智能协同覆盖,提升广电网络的融合传播和覆盖能力;推动有线业务无线化,增强智能化融合服务能力;抢抓“小屏”,深耕“大屏”,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行为习惯改变的潮流;以视听业务为核心开发网络业务,以智能广电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进行综合承载、立体传播,以智慧广电实现惠民利民服务。


    据悉,《中国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年度发展报告(2016)》将在今年4月18-20日于长沙召开的“第25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CCNS2017)”暨“第16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2017)”上,首次公开发布


(注:此新闻来自CCBN广电网,如有其他版权侵权,请联系广电通客服我们会在24小时会删除)